狠起来连自己都打!绯乐涟2主观体验报告
“背刺”这事儿在更新换代极快的数码产品领域实在不是啥新闻,就连车机系统沾边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也不能豁免。除了“早买早享受”的自我安慰以外,是否涉及严重被刺,我觉得还要详细情况具体分析。换言之,只要出新的间隔在一年以上,价格没有大幅度上涨,产品力稳步提升,那么这种背刺还是很容易接受的。
我曾经写过一款只要188元起、名为“涟”的手机配塞,普适出众的音质、舒适贴合的佩戴、以及易推易用的功能,在“200元档有线游戏耳机”这样的领域颇具竞争力,是我认为少有的Hi-Fi品牌直面硬刚手机大厂还能遥遥领先的优秀产品。
坦白说,以涟的产品力,生命周期达到两三年是完全不成问题的。不过考虑到数码行业每年就会迎来供应链的技术迭代,因此时隔一年,小改款的涟2出现在我们面前,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。
价格方面主打一个加量不加价,还是188元-218元,不过配置提升却很大:振膜由LCP球顶复合振膜升级为定制级LCP球顶振膜喷涂高分子纳米材料,同时在原本就有的铝镁合金声腔基础上,增加了防静电涂层工艺。另外,涟2还新增了HiFi/游戏/影院三种自带EQ,通过长按闭麦按键即可切换。线材亦有更新,依旧是Litz结构无氧铜镀银材质,不过内置了独立屏蔽层。在应用场景的适配方面,涟是有3.5mm单端和Type-C两个版本,涟2新增了USB版本,可用于直连PC等设备。
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我只能理解为,绯乐是真的狠起来连自己都打,只为了把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。
开箱部分直接略过,反正以200元的水平评价,涟2的包装显然是高于预期的,很有数码产品的成熟调性,包括这次新增的白色,金属腔体居然做出了近似陶瓷的色泽,很上档次。
配件并不复杂,三对不一样的尺寸的硅胶耳套,绒布袋,以及Type-C耳机线,大致就是这么多东西。值得一提的是,分线器自带的DSP解码性能也提升了,支持32bit/384kHz,底噪几乎不可闻;歌尔声学MEMS全指向硅麦克风的音质也很清晰;90°弯插设计对于游戏党的意义不言而喻。
声音方面。以默认的HiFi模式为例,大的框架上,涟2是一款主打宽松柔和、均衡悦耳,偏开阔大气、顺滑耐听的无侵略性大众口味耳机。第一感受,涟2延续了涟的调音理念,即用HiFi的理念,去融合、改变普通音乐爱好者的习惯,由此产生既熟悉又惊喜的独特听感。换言之,音质永远是绯乐等传统音频品牌弯道超车的核心优势。
其一是更进一步的出色音质。作为游戏耳机,涟之所以让我爱不释手,原因就在于近乎无可挑剔的高完成度和精准无比的定位感,在玩吃鸡等手游的时候帮助很大。涟2完美继承了这些优势,并将长处继续发扬光大,在我的认知里,已经无限接近200元价位音质的天花板。
具体来说,涟2将涟原本就很平衡的三频能量分布,在互不影响的前提下,各自都做了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横向拓展。就比如低频,收束速度很快,量感更大更蓬松,依旧扎实沉稳,宽松写意,下潜则是更加深邃,更有薄雾氤氲的缭绕氛围;中频人声的解析力和口型变化有些许加强,更突出润泽的爽感和情绪的传递,厚度和距离依旧是合理的,还是那么贴心、细腻;高频的衔接和细节表现依旧出色,不仅亮度通透清澈,细节的形体感堪称唯美,丝毫不会有廉价塑料的观感,在清新灵动的结像加持下,是能兼顾细节呈现的层次感和厅堂感的高级手法。
所以在我看来,涟2更像是涟的全面进化版,方方面面都没有大改,但的确方方面面都更强、更到位、更极致了。
其二是丰富的可玩性。从HiFi模式切换到游戏模式,能明显感知到声音更加清脆,尤其是针对脚步声和方位感都进行了加强。得益于远超同价位耳机的声场表现,在宽敞辽阔的空间里非常容易就能找到敌人的位置。影院模式则是更强调低频的厚重感和落地感,意境更真实,更有代入感。
别忘了涟2还支持换线mm耳机线iii驱动的时候,没想到居然还有潜力可挖!提升主要在于声音的力度更加饱满结实,分离度更好,以及更好的控制力带来的更加安定有序的静谧感。我只能说,一个200块钱不到的耳机,能玩成这样,也算是超值了。
总的来说,涟2是一款突破了我对百元游戏耳机固有认知的诚意新品:它实现了对一年前自己的完美超越,价格保持不变。多样的玩法加持下,无论是看重体验的游戏党,还是手机直推的听歌党,都是非常合适的选择。
回到开头的线这样的新品也算是背刺的话,那么我希望背刺来的越多越好,那些只会挤牙膏、还卖高价的品牌,根本不值得消费者的信任。